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通过伊蚊,俗称花斑蚊,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。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。
感染后有哪些症状?
感染后,通常3-7天内出现症状,主要表现为:发热、明显的关节疼痛或皮疹;还常伴肌肉疼痛、头痛、恶心、疲倦等不适。多数患者为轻症,大约一周可治愈,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。
如何救治?
一旦出现发热、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,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早期进行对症治疗,能够有效缓解不适症状。目前,针对基孔肯雅热,尚无能够彻底清除病毒的特效药物,治疗方式主要以退热、补液、镇痛等对症处理为主。
在就诊过程中,应由医生进行专业判断后再开具药物。值得注意的是,在未排除基孔肯雅热之前,不建议自行使用布洛芬、阿司匹林等药物。若病情需要,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。
病程趋势
基孔肯雅热的一般潜伏期为 3 - 7 天。绝大多数患者在一周左右症状会明显缓解,体温恢复正常,但关节疼痛有可能会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。总体而言,该病毒传播能力较强,症状较为突出,不过危害相对较小,病死率小于 1/1000。而且,大部分感染过基孔肯雅热病毒的人,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抗体水平,不易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。
一、常清洁
1.校园做好日常保洁,清除卫生死角、垃圾、废弃容器。
2.每5-7天清理一次室内水生植物、小型容器(如花盆托、饮水机水盘)等积水。
3.储水容器严密加盖并定期换水,轮胎可放置室内或用遮雨布盖严或打孔处理。
4.定期疏通沟渠,防积水。
5.必要时可请专业人员杀灭幼虫和成蚊。
二、广宣传
1.通过健康教育课、宣传栏、校园网、官微等平台普及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。
2.组织师生开展清除积水活动,提高防蚊意识。
3.通过微信、qq等工作群或短信等形式,适时向师生发送健康提示,确保宣传教育全覆盖。
三、早就医
1.做好晨午晚检,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的师生要及时就医。
2.如校园出现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疫情,应主动配合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、属地居委会开展调查处置与应急灭蚊。